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发现表观遗传变化也可导致真菌产生抗药性

*发现表观遗传变化也可导致真菌产生抗药性

更新时间:2020-12-30  |  点击率:829

人们之前认为只有真菌DNA发生的突变才会导致对抗真菌药物产生抗药性。目前的诊断技术依赖于对真菌DNA进行测序来寻找这样的突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真菌可以在不改变它们的DNA---它们的遗传密码---的情形下产生抗药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9月17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pigenetic gene silencing by heterochromatin primes fungal resistance”。

*发现表观遗传变化也可导致真菌产生抗药性

 

这项新的研究发现,真菌可以在没有基因变化的情况下出现抗药性。相反,真菌表现出表观遗传变化---不影响它们的DNA的变化,这表明真菌抗药性的许多原因可能在以前被忽略了。

每年真菌疾病影响十亿人,据估计造成160万人死亡。抗药性真菌感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中,如HIV感染者。目前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很少。

过度使用农业杀真菌剂也导致土壤传播的真菌的抗药性增加。真菌疾病每年导致世界上多达三分之一的粮食作物损失。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通过使用模拟抗真菌药物活性的caffeine处理一种称为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酵母菌,观察到这种酵母菌出现抗药性。他们发现由此产生的抗药性酵母菌在影响它们的DNA组装方式的特殊化学标签上发生了改变。一些基因被包装在称为异染色质的结构中,它使得基因沉默或失活,换言之,这种表观遗传变化导致这种酵母菌产生抗药性。

这一发现可能为通过改进现有的表观遗传药物或开发干扰真菌异染色质的新药物来治疗耐药性真菌感染铺平道路。

改进的杀菌剂处理粮食作物可以限制农业损失,也可以减少环境中持续加剧人类感染的抗药性真菌菌株的数量。

论文通讯作者、爱丁堡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康细胞生物学中心的Robin Allshire教授说,“这些发现可能对理解植物、动物和人类真菌病原体如何对非常有限的有效抗真菌药物治疗产生抗药性产生影响,我们的团队对此感到兴奋。”

支原体是细胞外生存的小微生物,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一般在0.2~0.5um之间,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形、分枝状等多种态。

1、支原体存在于我们周围,他可能就如尘埃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环境中

2、可透过一般的滤膜,所以不要寄希望于过滤可以清楚支原体污染的液体

支原体对培养细胞的污染发生率高,据估计平均发生率在60%左右。同时又非常隐秘,早期不容易被发现,除非用特异性和灵敏度都非常高的检测试剂盒。支原体因为个头小,能穿过0.22微米滤器,并且在实验室内会潜在的扩散。支原体污染使得用被污染的细胞样本做的实验*失去意义和价值。

那我们在做细胞培养时如何检测支原体呢?

*发现表观遗传变化也可导致真菌产生抗药性

 

1. 支原体常规PCR检测试剂盒(一步法)

用途说明:

1)适合科研单位检测,或单位内检,用PCR法检测细胞或其他生物基质。

2) 比药典操作标准合并了一步,(将内控对照试剂预先混合在PCR mix试剂中),操作更简洁。

3)样本量为2μl,灵敏度为20个基因组拷贝/反应。结果准确。

2. 支原体常规PCR检测试剂盒(经典法,不含Taq酶)

用途说明:

1) 符合欧洲药典、中国药典要求,更适合细胞治疗,CAR-T,抗体药、疫苗等临床项目申报和质检。

2)样本需先做DNA抽提。抽提后样本加入量为10μl。

3)试剂盒中不含Taq酶,需另外购买。

4) 厂家可协助完善方法验证步骤。

3. 支原体常规PCR检测试剂盒(经典法,含Taq酶)

用途说明:

1) 符合欧洲药典、中国药典要求,更适合细胞治疗,CAR-T,抗体药、疫苗等临床项目申报和质检。

2)样本需先做DNA抽提。抽提后样本加入量为10μl。

3)试剂盒中含Taq酶,无需另外购买。

4) 厂家可协助完善方法验证步骤。

4. 支原体常规PCR检测试剂盒(预分装法)

用途说明:

1)适合科研单位检测,或单位内检,用PCR法检测细胞或其他生物基质。

2) 比一步法更为方便。表现在:

① PCR组分(包括酶、核苷酸、引物、内控对照,均为冻干粉)和上样缓冲液/染料已预先分装在八连管中。

② PCR结束后,产物直接上胶,不需再加上样缓冲液和染料。

3)价格比一步法略高。适合想节省时间、追求简易的用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