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如何识破支原体污染

如何识破支原体污染

更新时间:2021-12-23  |  点击率:687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最小原核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支原体污染率达到60%以上,当细胞(特别是传代细胞)被支原体污染后,细胞内的DNA、RNA及蛋白表达发生改变,污染严重时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出现细胞病变。因而细胞培养过程中,防止支原体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支原体污染细胞后很难察觉,同时若细胞培养过程受到了支原体污染,*清除支原体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定期进行支原体检测,在源头上清除支原体污染,并做好支原体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翊圣生物为了呵护您的细胞免受支原体的污染,除提供支原体检测试剂盒以外,还包括支原体清除试剂和对正常细胞提供支原体预防试剂,以防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及鉴定方法

01、分离培养法

支原体的病原学检测主要是从被污染的细胞、鸡胚中分离培养出支原体来确定,分离培养法是检测支原体污染中最为可靠准确的方法。但是支原体对环境的影响敏感,容易被灭活,而且分离培养操作相对繁琐,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只能够对支原体污染进行定性观察。分离培养法在常规的支原体检测中多用于辅助其它检测方法。

02、DNA荧光染色法

DNA荧光染色法较分离培养法缩短了检测周期,主要用于细胞培养中污染支原体的检测。DNA荧光染色法正是利用荧光染色剂双苯咪唑(Bisbenzimidzole)Hoechst33258能够结合支原体DNA中的A-T碱基富集区域的原理,被支原体污染的细胞经染色后,其细胞核外与细胞周围可看到许多大小均一的荧光点,即是富含A-T碱基区域的支原体DNA。

03、PCR技术

PCR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特异且简便的基因诊断技术已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疾病的诊断。根据支原体基因组内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待检样品的核酸进行扩增,通过对扩增产物的大小分析作出诊断。PCR检测技术用于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周期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且一次可检测大量样品。

0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用于支原体污染的检测中,有着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一次可以完成大量样品的检测。如今已有LONZA等公司开发了针对细胞中污染支原体的检测试剂盒,具有简便、快速与定量定性检测等特点。

05、电镜

一般在细胞培养48~72小时,细胞接近汇合前,用胰酶消化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进行固定、包埋、切片后才能进行观察。

06、定期检测

支原体感染会使培养细胞慢慢枯萎,因此对培养细胞定期进行支原体检测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每1至3个月就应该进行一次支原体检测。将定期支原体检测常规化坚持下去,是细胞培养实验室应对支原体感染的关键。

Mycoplasma OffTM是一款支原体喷雾剂,用于清除工作区域中的支原体。它起效快(10秒钟即起效),安全无毒,对细胞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喷洒后,可再用干净纸张擦拭即可。对于工作台以及各种细胞操作的器具表面,均可使用。如果是需要避免沾染液体的电子设备,可使用Mycoplasma OffTM湿巾擦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