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您了解吗?

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您了解吗?

更新时间:2022-07-27  |  点击率:722

支原体最早发现于1898年,1956年Robinson等从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出支原体,之后国内外关于支原体污染细胞的报道屡见不鲜。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80余种,污染细胞常见的支原体包括发酵支原体( M.fementans)、猪鼻支原体(M.hyorhinis)、口腔支原体(M.orale)、精氨酸支原体(M.arginina)、梨支原体(M.pirum)、唾液支原体(M.salivarium)和人型支原体(M.hominis)。

支原体通常附着在细胞的表面,并影响其宿主细胞的生理、遗传等多方面的正常功能,用这些污染后貌似正常的细胞做试验或生产,将会严重影响结果。
1、对细胞生长繁殖和形态的影响
细胞培养物被支原体污染后生长减慢,且产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CPE),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碎片增多,在细胞质中产生一些颗粒;细胞内病毒繁殖受阻,使细胞形成空斑。光镜下形成不正常密度生长的单层,贴壁细胞形成“流沙样”脱落、裂解。某些支原体可在侵入细胞8h使线粒体膨胀,继而被破坏,细胞核萎suo呈空泡化,细胞微管解聚,培养瓶中细胞与细胞间隙出现膜状沉积,细胞无法传代,甚至整个细胞群体溶解。
2、对细胞代谢和功能的影响
有些被污染后的细胞,虽形态上变化不明显,但培养液pH变化较大,更换培养液后几小时就变酸,培养基中的必需氨基酸被消耗掉,如谷氨酸或核苷前体,改变细胞代谢。
支原体吸附在细胞表面,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影响细胞信号传递;消耗细胞的核苷库,引起细胞染色体异常;发酵型支原体能迅速降解简单糖类,代谢产生的酸能改变细胞的功能;利用精氨酸的支原体则发生精氨酸效应,从而影响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导致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受阻;引起细胞酶谱改变;由于支原体对细胞膜的吸附,干扰膜受体的功能,改变信号传递,破坏膜的完整性。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骨髓瘤或杂交瘤细胞因支原体的污染而导致融合失败或抗体分泌能力下降以至丧失。
3、引起染色体异常
改变染色体组型,通常可导致细胞染色体断裂、数目减少,出现双着丝点染色体、环状染色体等。
4、对免疫细胞产量的影响

支原体能影响巨噬细胞的活性,抑制干扰素的合成和降低其活性,加大了继发感染其他细菌和病毒的几率,同时,通过植物血凝素干扰淋巴细胞的刺激、分化。

 

在PCR实验室中,DNA污染很难*清除。即使只有一个污染的DNA分子被检测到,也会使整个PCR检测过程出现误差。

为确保PCR试验数据准确,预防DNA或RNA交叉污染,PCR实验室大多会常备DNA/RNA污染清除剂。

 

特点

1. 快速有效地清除DNA或RNA污染。1分钟起效。

2. 可直接使用。

3. 保护实验人员,避免接触DNA污染。

4. 非碱性,无致癌性,成分安全。

 

PCR Clean™湿巾 使用方法

直接用PCR Clean™湿巾擦拭PCR实验物品表面,

反应1分钟后,用干净纸巾擦干试剂即可。

注意:

1. 对于实验室电器化设备,推荐使用PCR Clean™纸巾。

2. 在PCR操作前后均可使用。

储存条件

室温保存,效期至少12个月。

低温可能会形成沉淀,但在37℃迅速溶解。

即使在65°C条件下存放两周,也不会影响喷雾剂的祛除效果

 

Baidu
map